建设背景
 我校自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项目建设校以来,按照国家示范校建设标准及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等重点专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专业建设中实训基地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宣城市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渐渐呈现出设备陈旧落后,软件需要更新、场地亟待维修等问题,只有通过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培训学员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妥善的解决好
建设基础
 基地通过多种形式与多家公司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进行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按照企业生产形式组织,借鉴企业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在企业专家负责指导下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实习实训,按模块、按项目依据企业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进行评价。
本校计算机专业现有教师20名,其中高级教师7名,中级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20名,双师型教师100%;另学校外聘兼职教师1名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负责人简介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调研报告(二期)

  

发布时间:2019-01-27 02:01:21   出处:    阅读次数: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调研报告(二期)

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毋容置疑。同样,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徐财中职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践行“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中职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类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加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中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使校内信息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学生应达到的就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相匹配,需要对现行实训基地情况及学生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为此需要进行深入实际的调研,根据学校关于“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提出对我校校内信息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的建议。

一、调研目的、方法及对象

(一)调研目的

为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校内信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制定提供建议与参考。

(二)调研方法

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专家论证法等一系列的调研方法,深入地了解到我校信息实训教学基地与从事行业实际工作的脱节点,为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校内信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三)调研对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生、教师;校外专家及其他院校的专家等。

二、在实训基地建设资源整合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资源配置数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对实践项目的需求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我校生源的增加及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学习需求的增多,以前的实训中心的配套实施所能承担的负荷已经有些跟不上学生发展的脚步,比如在学生调查中获得反馈: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理解还有些欠缺,若能够加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引导,可能会对本专业的认识会更好一些,学习的目标也会更明确。另外,近些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行业学会对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体现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学生对技能大赛参赛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以前简单的训练场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学生很希望学校能够专门为其配备相应的实训中心。

二是在实训基地的资源方面需要在专业的基础性、实践的应用性的前提下,逐步加强系统性的完整、功能的先进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的建设。有的毕业生反馈说,针对顶岗实习中的锻炼中,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并不能一上来接触核心业务,从而出现锻炼效果不足的问题。

(二)实训基地特色内涵建设不够鲜明

目前,学校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训基地建设自身的特点或特色不够鲜明。二是实训项目,部分实训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意义不大,高水平、高实用价值的实训项目开发能力较弱。而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实践教学普遍受到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人才能力的更高要求。学校要培养具有综合性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一个把计算机多门学科,甚至管理类多门学科综合起来项目实训。在实训中心的建设中要多考虑一下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三)实训基地服务就业能力不够突出

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应当承担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外,还要承担起服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职责。而对于实训基地这个方面的功能,以往我们在认识上还不够清晰明确,因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训基地建设服务毕业生就业的意识不够强,为了实训而实训、为了实习而实习,把实训基地的功能仅仅局限于专业与课程的实践教学范围内,缺乏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生产性实训、就业性实习项目的理念,部分实训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基本上没有关系。二是实训基地建设服务毕业生就业的规模化效益不高,各个实训室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现象比较明显,消弱了实训基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力。三是实训基地建设服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不高,毕业生实习实训岗位与专业方向、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现象比较明显,实训基地服务就业功能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影响了实训基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潜力的释放。

(四)实训基地使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实训基地使用管理制度不够细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仍然存在漏洞,在使用维护、台账管理等过程中,相关部门、管理维护人员、使用者等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晰,整个制度链的设计还需要进行深加工。二是部分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在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有些滞后,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废等系统性整理更新。三是相关制度之间缺乏全盘考量,相互之间存在重复、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使得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方案措施

(一)总体思路

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服务于计算机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实现成品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创办范性校内信息实训基地为契机,以“校内仿真性实训、校外顶岗性实习”为内涵,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和深度融合,突出实习实训基地的信息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力争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使具有信息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二)基本原则

综合考量,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计算机教研组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应当遵循以下五

项基本原则:

1.仿真性原则。实训基地应当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1.互补性原则

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我校的专业、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我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单位共同发展。

2.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都要具有开放性,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面向学生开放,而且还要面向行业、企业、社会开放,使之不仅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训练的场所,而且成为对外交流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3.系统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项到综合、从技能演示到技术开发的循序渐进过程,使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功能均能够得到实现。

4.先进性原则。教学场地的构建、设施设备的配置、管理模式的选择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反映本行业应用发展趋势,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示范性实习基地要求近年内三次以上接收我校学生见习、实习,并能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接收我校学生开展实习工作。

5.综合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打破传统单纯技术技能训练场所的思维模式,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在校内尽可能覆盖更多专业实训的需求。

(三)具体建设方案与措施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实训经费、实训方案、实训教材、实训方法、师资队伍、实训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结合当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际和未来学校事业发展需求,提出以下几点主要方案与措施:

1. 实训基地建设应突出专业特色、优化整体设计。

实训是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某种技术或技能训练活动的教学过程,实训环节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场地、设备、技术及师资支持等。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针对行业或企业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进行真实或仿真的实训教学,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目前,许多行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训条件和体制机制,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够立即进行顶岗实习。因此,职业学校应当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或企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学校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必须全面规划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自身首先具有一定规模、比较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有效地、深度地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努力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功能上实现“教室、实训室、企业”一体化,在教学上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实训”一体化。宏观上进行顶层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应当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要突出“教、学、做、训、评”一体化职业教育理念,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情境”为中心,从教学环节上实现实训基地的一体化设计,着力构建真实或虚拟的职业情景,为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从宏观上形成适应行动体系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训中心可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确保实训的仿真模拟性。二是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要体现“无界化”教育思想,多功能实训基地、一体化专业教室占据主导,专业实训室、公共实训室布局合理,多媒体教室、单一功能实训室为补充,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相互匹配,从空间上实现实训基地的一体化设计,使教学资源共享共用效益最大化。三是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要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应小组学习的编排方式,为项目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提供支撑。四是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要切实保证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需求的原则,进行合理配置,从功能上实现实训基地的一体化设计,做好设施设备配套工作,切实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2.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管理机构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除了要加强丰富内涵、突出特色等内部机制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等外部框架条件建设。在组织机构、管理队伍和制度建设方面,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设置专门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机构,在宏观上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长远设计、统筹规划,避免资源散置、单打独斗。二是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稳定的、高效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队伍,完善实验管理编制,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三是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规范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的流程,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各教学单位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及本单位的优势,制定本单位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同时确定具体的实习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3. 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有效服务学生就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为学生就业服好务。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认为,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即关键能力。而职业能力则来自于实习实训,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更需要在实习实训中养成,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供支撑。特别是当学校与行业或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之后,它们还可能长期接收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实现“订单式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增强和“订单式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所以,实训基地建设不但应注重有效服务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能结构,而且应注重有效服务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毕业生在面临激烈就业竞争、职业岗位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变动的时候,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主动应对的定位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要有效服务学生就业,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增大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比例,逐步缩小在校生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使行业企业将来乐意接收学生到本行业本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其次是提高校内实训项目质量,特别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实训项目开发与设计,使学生牢固掌握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最后是扩大政府、行业、企业共享共建实训基地的比例,特别是与实质性合作单位、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比例,注重扩大和提高就业对口率,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品质,高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